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幼儿园人员较密集,易感人群较多,一旦出现更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老师们需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1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麻疹一般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前驱期:出疹前3天左右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病人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主要特点是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5、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初期是一个感冒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绝大多数病人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6、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7、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中学生也有人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8、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传染源  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二)传播途径  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34天。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四)预防措施:
1、疫情时期,应尽量避免接触禽类、鸟类及其粪便;养成勤洗手、勤开窗通风的良好习惯。

2、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3
、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9、诺如病毒感染的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一种高致病性、传染性极强的肠胃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在冬季流行,易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密闭场所集中暴发。人体感染后可引起以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的急性发病,病程一般为23天。

(一)主要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有些感染者也可有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饮用水、密切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的物品或表面等途径传播,也可因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处理不当使病毒播散至空气中传播。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三)防控措施

1.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生熟食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食物彻底加热烧熟,不食用生食品。

4.餐具和接触即食食品的工(用)具要清洗、消毒。

5.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掩闭覆盖,病人吐泻物和接触的场所物品(如教室、宿舍、校车、厕所、衣物、地板、桌椅、餐厨具、污水等)要严格消毒,并开窗通风

6.病人应及时就诊并隔离,症状消失后72小时后方可回校。照顾病人时应戴口罩,与病人使用的餐具等分开。

 

二、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2、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花鸟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教会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家庭、教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或其它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患儿需隔离在家,身体痊愈后方可入园 。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室内紫外线车消毒,室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为幼儿提供健康快乐成长的大环境。

安师大幼教集团保健室

2017227


上一篇:前一记录->春捂秋冻 有量有度 (秋冻篇)
下一篇:后一记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发布